2023年11月24日,朱令在病床上度过了她50岁的生日。然而,这一天并没有给她带来一丝喜悦。她的智力已经退化到仅相当于一个6岁儿童的水平,下肢瘫痪的她每天必须依靠年迈父母的帮助才能完成最基本的起床动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晨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刷牙洗脸,可对朱令而言,清理呼吸道才是她的首要任务。她每天都要进行雾化治疗、清痰、洗肺,还要注射胰岛素,最后才能慢慢开始进食,这些繁琐的过程常常让她疲惫不堪。而她的父母,除了尽可能给予她关爱,还必须一勺一勺地喂她吃早餐,这是她的日常。
朱令的健康状况每年都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时间从半个月到半年不等,身体状况日渐堪忧。有时天气晴朗,父母会推着她去小区的湖边晒晒太阳,这是朱令最开心的时光。她的眼睛看不见外面美丽的景色,未来的方向也无法清晰地辨认,但每次出门,朱令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那一刻,她似乎能暂时忘却所有的痛苦。
展开剩余86%几天前,朱令曾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脑瘤发作,瞳孔放大,体温飙升至39度,一度陷入深度昏迷。接下来的几天,她的身体依赖着4个泵和3根输液管,以及各种高科技医疗设备,勉强维持着她的生命。她的状况岌岌可危,仿佛随时都可能被死神夺走。至今,朱令所经历的这一切,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或许,她坚持活着,是在等待时间给她一个满意的答案。
回到1994年,朱令那时年仅20岁,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她乐观开朗,成绩优秀,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期待,计划去德国留学。她喜欢交朋友,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尤其擅长古琴,还是学校民乐团的骨干。她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清华校园的各大教学楼之间,早已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而,命运却在9月的一天突如其来地改变了她的生活。那天,朱令突然感到全身不适,身体莫名疼痛,眼睛也看不清东西。她赶紧去医院检查,但医生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只是认为她过于劳累,让她好好休息。朱令自己也以为是劳累过度所致,怕影响学业课程,等到疼痛稍有缓解,便匆匆返回学校继续上课,未曾把此事放在心上。
直到1995年3月9日,朱令的身体再次出现异样,这一次比上次更加严重。她不仅肚子痛,疼痛蔓延到全身的关节和其它器官,甚至连头发也开始大把脱落。朱令的父母得知情况后,赶紧把她从学校接回,强行将她送进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检查。然而,医院检查了多次,依然无法找到她身体疼痛的根本原因,这让治疗变得异常艰难。
面对这种情况,医院组织了国内一流的医学专家进行会诊。专家们意见不一,有人猜测朱令是肿瘤前期的表现,也有人怀疑她可能是铊盐中毒。然而,当时协和医院并没有检测铊中毒的设备,这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铊盐作为一种曾被用于老鼠药的化学物质,早已被禁用,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接触到。然而,实验室中接触铊盐的人员非常少,极为稀有,这让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不久后,朱令出现了呼吸困难和幻觉等症状,病情急剧恶化,被紧急送入ICU进行抢救。幸运的是,护士发现及时,朱令被成功救回,但她的身体依然被各种管子连接,依靠呼吸机才勉强生存。
朱令的父母不愿眼睁睁看着她离世,四处求医求助,最终医院决定采用血浆置换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8次手术,她才脱离了危险期。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崛起让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朱令的高中同学、北大学生贝志诚主动联系朱令的父母,帮助翻译病历并发给国外的医学专家。经过专家们的分析,大多数专家认为朱令的症状符合典型的铊中毒。
朱令的父母立即采取行动,寻求国内能够检测铊中毒的医院和机构。在1994年4月28日,他们将朱令的毛发、血液、尿液等样本送往北京职业防治院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朱令体内的铊含量异常高,远超正常水平,明确证明她遭遇了投毒。
医院马上制订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普鲁士蓝成为唯一有效的解毒剂。由于普鲁士蓝在国内市场上十分稀缺,朱令的亲戚四处托人寻找,终于在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劳动卫生所凑齐了药品。经过治疗,朱令的身体逐渐好转,眼球开始蠕动,自主呼吸也逐渐顺畅。半年后,朱令恢复意识,最终从重症监护室脱离出来。但由于铊中毒的长期影响,她的身体已经遭受了不可逆的损伤,神经系统和视觉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下肢瘫痪,智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双眼几乎失明。
然而,真正的恐怖远远未结束。1995年4月,朱令的父母终于忍无可忍,向清华大学保卫科报案。就在此时,朱令的宿舍发生了一个诡异的失窃事件。经过检查,除了朱令的个人物品遭到破坏外,三名舍友的财物并未丢失。更离奇的是,朱令的洗漱用品、暖水瓶等物品被人恶意损坏,甚至喝水的杯子也被无缘无故地弄到床底下。
案情一度陷入僵局,北京公安14处开始立案侦查,前往宿舍取证,然而由于缺乏确凿证据,案件一直未能取得进展。三年后,警方才将朱令的舍友孙某带走,进行例行询问,但很快孙某被父母接回家里,案件没有任何实质进展。孙某的嫌疑主要来源于她唯一有机会接触铊盐溶液的身份,但她坚决否认有投毒行为,表示学校的实验室管理松散,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拿走有毒溶剂。
此后的调查没有得到突破,案件仍然陷入了沉寂。朱令的父母只能苦苦等待,十几年过去了,案件依然没有解决。
2013年,复旦大学的投毒案震惊了全国,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朱令案。此时,朱令的身体状况仍未好转,她的父母已经年老,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尤其是父亲吴承之,因病差点半身不遂。朱令的母亲朱明新也因脑血管破裂差点丧命。
孙某,作为案件的嫌疑人,早已改名并定居澳大利亚,再也没有打算回国。与此同时,媒体对于朱令案的报道也愈发频繁,《东方时空》甚至制作了专题节目《朱令的十二年》,引发了大量社会关注。
然而,案情仍未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警方最终在微博发布通告,宣布由于证据灭失,案件无法继续侦破。这一声明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众多关注此案的民众感到失望和愤怒。
朱令的高中同学贝志诚将自己所知道的案件信息整理后发布在论坛,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其中,一条匿名评论令人深思:“如果朱令平时不影响别人休息,怎么会有人毒她?”经过追查,这条评论的发帖人被怀疑是孙某。有人推测,孙某之所以投毒,是因为朱令的作息时间不规律,常常深夜才回宿舍,洗漱声音
发布于:天津市道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