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能够多多理解。文中也会插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免费阅读全文。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 | 彭乙彬
编辑 | t
大家是否还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或者2012年所谓的“世界末日”传说,那时不少人开始疯狂囤盐。甚至有网友打趣说,家里年长的亲人囤的盐,直到今年才算彻底用完。去年,日本核废水泄漏的新闻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有人开始担心这一事件会影响我国的海盐质量,进而影响食盐供应,导致再次掀起抢盐潮。
展开剩余85%然而,大家完全不必过于焦虑。我国的盐资源非常丰富,井矿盐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河南的盐储备足够支撑全国使用3万年!
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后,韩国也曾出现了抢盐现象,而此事引发了中国沿海地区民众的恐慌,许多人担心核废水会污染海盐,导致盐的产量和品质受影响。然而,中国人对盐的来源了解却远远不足。事实上,我国盐资源的供应能力充足,完全没有必要恐慌。
从全国角度来看,中国的食盐供应一直处于平衡状态。2017到2021年间,我国食盐产量稳步增长,2021年的产量达到了1227万吨,食盐消费量为1300万吨,基本保持供需平衡。我国食盐的生产能力本身就非常强大,定点生产能力是5000万吨,但实际生产并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数字。
就拿广东盐业举例,广东省政府和企业联合储备的食盐量就有10.8万吨,足以保障当地的盐供应无忧。而浙江盐业也表示,其储备量为16万吨,足以满足全省需求。安徽盐业同样保证了7.27万吨的库存,足够维持四个月的消费需求。各地盐业公司纷纷表示,要坚持不信谣、不传谣的原则,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安心。
即使是在核废水泄露的背景下,部分地区的食盐短暂出现缺货现象,但实际上,这只是个别地方的暂时波动,大家完全无需囤积食盐。从数据来看,中国的盐产量和储备情况都足以应对市场需求。我们完全不缺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盐生产国,我国的盐供应体系早已建立了完善的制度。自福岛核废水泄漏后,各地的超市和盐业公司都迅速补充了货源,抢购现象只是偶发,实际供应没有受到任何严重影响。
河南省叶县的盐资源尤其值得注意。叶县的岩盐储量高达3300亿吨,是全国盐储量最多的地方,且占据了河南省盐资源的75%。而根据居民每日平均摄盐量5克的标准,全国14亿人口的食盐需求大约为300万吨,其他用途加起来约需1000万吨。3300亿吨盐足够中国使用3.3万年!想一想,咱们中国人怕没盐吃吗?完全不用担心食盐供应的问题。叶县的盐业为当地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本上保障了整个县的繁荣。
对于大家担心的海盐问题,我国本身就对海盐的依赖度较低。只有东南沿海、天津、海南等地以海盐为主,但全国范围来看,食用海盐的比例非常低。“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公开辟谣,指出我国的食盐来源主要是井矿盐、湖盐和海盐。从盐类产品结构来看,井矿盐占87%,海盐占10%,湖盐则占3%。因此,海盐问题对整个食盐供应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
具体来说,井矿盐占我国食盐使用量的61%,而海盐则只有22%。从总体上看,日常消费中的大部分食盐是来自井矿盐,海盐使用者较少。对于担心核废水污染海盐的人,广东盐业也表示,已经对主要海盐生产区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目前检测结果显示广东的海盐是安全的。
井矿盐是我国食盐供应的主力,四川自贡是我国著名的产盐区,年产量高达300万吨,自古被誉为“盐都”。自贡是我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也是多个盐业品牌的发源地。除此之外,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的井矿盐生产能力也相当强大,这些地方的盐业对地方经济有着重要支撑作用。湖南衡阳盐矿和江苏淮安的井矿盐储量也极为丰富,衡阳的盐矿储量高达126亿吨,淮安的地下岩盐储量则有2500亿吨!
井矿盐的生产能力确保了我国食盐需求的稳定供应。井矿盐的占比高达87%,这一比例在我国食盐供应体系中举足轻重。如果海盐的生产受到核废水影响,井矿盐仍然能够满足全国的需求。而且,井矿盐是不会受到核废水污染的,因此民众无需担心食盐储备的不足。
我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张金良教授也表示,不建议大家囤积食盐。首先,核废水的污染会通过洋流等方式逐渐稀释,浓度较低,不会对食盐造成严重影响。其次,日本的核废水排放将持续30年,如果核废水真的影响到食盐,即便囤积盐也无法解决放射性物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海盐的影响范围有限,实在没有必要为此担忧。若真有顾虑,消费者可以选择避开海盐,同时,各地还会加强对海盐的放射性物质监测。
中国的盐业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学会了利用日照和风力晒盐,取代了传统的煮海法。唐代,晒盐技术逐渐成熟,内陆盐湖的池盐生产也日益完善。到了秦汉时期,西北地区的盐池因干燥气候而凝结石盐,盐被大量运往中原。我国古代的盐业技术进步迅速,不仅有井盐、石盐、湖盐等多种形式,还在三国时期利用天然气煮制井盐。
更令人惊讶的是,福建地区在上世纪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煮盐器具,证明我国沿海地区早在史前时代就已开始煮制海盐。历代名人也因经营盐业致富,从古至今,关于盐的记载极为丰富,充分体现了中国与盐的深厚渊源。
对我们来说,盐或许只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调味品,但在几千年前,先辈们是如何发现和利用盐的呢?正是这份智慧和勤劳,奠定了中国盐业的基础,也为现代化盐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参考资料:
《百姓屯盐?大可不必!》澎湃新闻,2023-08-25
《四问食盐供应:国人主要吃啥盐?海盐占比有多大?》新京报,2023-08-25
发布于:天津市道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