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集醒篇第一》1.12【原文】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白话】俭,节俭,不铺张不浪费不乱花钱,精打细算过日子,这是美德,值得推广和提倡。但是,俭、节俭这种生活方式是有边界的。自己对自己俭、节俭是美德,一旦突破边界,把俭、节俭用到别人身上,那就不是美德,而是吝啬、小气、抠门了。比如说,亲戚朋友来家做客,用一碗稀饭外加两块咸萝卜干招待,虽然亲戚朋友是第一次上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也是最后一次上门。所谓让,“先人后己谓之让”。让,谦让,就是遇到利益不争,该是自己的利益就拿,不该是自己的利益不拿;遇到荣誉不抢,该是自己的荣誉自然是自己的,不该是自己的荣誉、即使抢过来了也毫无意义。让,谦让,是懿行,是善行,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让,谦让,也是有边界的;超过了边界就适得其反了,就不是谦让了,而是足恭、曲谨了。所谓足恭,就是过度谦让、过度恭敬,有取悦他人、谄媚他人的嫌疑,所以《论语·公冶长》有这样一句话,“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所谓曲谨,就是过分小心翼翼,过分谨小慎微,过分小题大做,所以,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有这样一句话,:“﹝严嵩﹞为人外装曲谨,内实猜刻。”明代内阁首辅、权臣、书法家严嵩(1480年至1567年,享年88岁),外表看上去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其实内心却猜疑妒忌、冷酷无情、心狠手辣。【注】1、俭,【说文】约也。【礼·檀弓】国奢示之以俭,国俭示之以礼。又【王制】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左传·庄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又少也,岁歉也。 又姓。 又【正韵】诘念切,箝去声。义同。 又与险同。【荀子·富国篇】下疑俗俭。【注】俭读为险。2、美德,美好的品德。一般来说,常见的美德包括:孝顺、礼貌、忠诚、节制、勇气、正义、慷慨、怜悯、仁慈、感激、谦虚、宽容、真诚、勤奋、坚韧、积极、善良、乐观、礼让、勤俭持家等。《荀子·尧问》:“ 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史记·礼书》:“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羣众,岂力也哉!”《后汉书·祭遵传》:“昔 高祖 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録勋臣,颂其美德。”《魏书·卷五〇·尉元传》:“若不屈从高谟,复何以成其美德也。”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自然,嘴唇干和头皮痒,古今的圣贤都不称它为美德,但好像也没有斥为恶德的。”3、过,【玉篇】度也,越也。【正韵】超也。【易·系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礼·檀弓】过之者,俯而就之。【史记·贾生传】自以爲过之,今不及也。 又过失也。【书·大禹谟】宥过无大。【注】过者,不识而误犯也。【前汉·文帝纪】俱去细过,偕归大道。 又罪愆也。【周礼·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诛,以驭其过。 又责也。【史记·项羽纪】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又卦名。易大过,小过。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並古禾切,音戈。【广韵】经也。【书·禹贡】东过洛汭,北过洚水。 又过所也。【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也。或曰传转也,转移所在,识以爲信。 又国名。【左传·襄四年】处浇于过。【注】过,国名。东莱掖县有过鄕。 又㵎名。【诗·大雅】溯其过㵎。 又姓。【后汉·刘陶传】过晏之徒。【注】过,姓,过国之后。 【正韵】经过之过,平声。超过、过失之过,去声。4、悭吝,qiān lìn,形容, 吝啬;小气。近义:小器,吝啬,小气,鄙吝,吝惜,抠搜。反义:慷慨,大方。唐·皇甫氏《原化记·以珠易饼》:“贺知章尝谒卖药王老,问黄白术,持一大珠遗之。老人得珠,即令易饼与贺食。贺心念宝珠何以市饼,口不敢言。老叟乃曰:'悭吝未除,术何由成。’”唐·韩愈《辞唱歌》:“复遣悭恡者,赠金不皱眉。”《太平御览》卷七三七引《灵鬼志》:“此人既至国中,有一家大富,资财巨万,而性悭悋。”明·施耐庵《水浒传》《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这两个人好生悭吝,见放着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明·施耐庵《水浒》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我知你从来悭吝,不肯胡乱便使钱。只这一件打搅。”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若是无钱悭吝的人,休想见著他每的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那乞僧大来极会做人家,披星带月,早起晚眠,又且生性悭吝,一文不使,两文不用,不肯枉费著一个钱,把家私挣得偌大。”《金瓶梅词话》第三回:“我知你从来悭吝,不肯胡乱便使钱。”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八回:“胡三爷是出名的悭吝。”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六》:“此校用钱并不少,也很不撙节,而有许多悭吝举动,却令人难耐。”5、鄙啬,bǐ sè,小气、吝啬。出处:“一人性极鄙啬,道遇溪水新涨,吝出渡钱,乃拼命涉水。至中流,水急冲倒,漂流半里许。其子在岸旁觅舟救之。舟子索钱,一钱方往。子只出五分,断价良久不定,其父垂死之际,回头顾其子大呼曰:'我儿我儿,五分便救,一钱莫救!’”6、反伤雅道,过度或不当的行为可能会破坏或影响正统的道德规范。这一概念在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提醒人们,即使是美德或善行,也需要把握分寸,否则可能适得其反。7、让,【说文】相责让也。【小尔雅】诘责以辞谓之让。【左传·僖五年】公使让之。【注】谴让之。【周礼·地官】司救掌万民之衺恶过失而诛让之。【史记·张耳陈余传】张耳责让陈余以不肎救赵。 又【玉篇】谦也。【类篇】退也。【字汇】先人后己谓之让。【书·尧典】允恭克让。【左传·文元年】卑让,德之基也。又【襄十三年】让,礼之主也。【礼·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疏】应受而推曰让。【仪礼·聘礼】賔入门皇升堂让。【郑注】让,谓举手平衡也。又【鄕飮酒礼注】事同曰让,事异曰辞。 又木名。【左思·蜀都赋】交让所植。【注】交让,木名。两树对生,一树枯则一树生。出岷山,在安都县。 又诸羌州名。【唐书·地理志】劒南道有让川州,开元后置。 又【读书通】通作攘。【史记·司马相如·封禅书】进让之道,何其爽与。【汉书】作进攘。 又【韵会小补】通作襄。【周礼·地官·保氏·五射·郑注】一曰襄尺。【释文】襄音让,本作让。 又叶如羊切,音穰。【诗·小雅】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8、懿行,善行。《新唐书·柳公绰传》:“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明·宋濂《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唯恐其嘉谟懿行不暴白于后世也。”明·沈鲸《双珠记·人珠还合》:“呜呼!载锡新纶,用彰懿行;服此休征,尚期后图。”清·戴名世 《凌母严太夫人寿序》:“然而骈丽之体,廓落之辞,虽有盛德懿行,反以掩其实,非君子之所以寿其亲也。”9、足恭,亦作“足共”。过度谦敬,以取媚于人。《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史记.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汉书·赵敬肃王刘彭祖传》:“ 彭祖 为人巧佞,卑谄足共。” 颜师古 注:“共读曰恭。足恭,谓便辟也。”清·孙枝蔚《讥老翁》诗:“南隣一老翁,足恭尔何求?朝扣富人门,夜饮富人楼。”汪敬熙《一个勤学的学生》:“将军越夸奖他,他愈做出足恭的样儿。”10、曲谨,指谨小慎微。北宋·王安石《王深父墓志铭》:“故不为小廉曲谨以投众人耳目,而取舍、进退、去就必度於仁义。”宋·朱熹《答或人》:“乡原是一种小廉曲谨、阿世徇俗之人。”《宋史·卷三五九·李纲传下》:“小廉曲谨,似可无过,忽有扰攘,则错愕无所措手足。”明·洪应明《菜根谭·处世篇》:“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严嵩﹞为人外装曲谨,内实猜刻。”《明史·奸臣传·胡惟庸》:“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11、机心,①巧诈之心;机巧功利之心。《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 成玄英 疏:“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实无机心,翻成机事, 汉阴 丈人闻之,岂不大笑。”明·刘基《浣溪沙》词:“早息机心劳役少,懒闻世事往来疎。清风明月总赢馀。”沈从文《新湘行记》:“青春生命在慢慢长成。不同处是社会变化大,见世面多,虽然对人无机心,而对自己生存却充满信心。”②指钟表内部机器。③指科幻小说中机器人的核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道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