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一季《歌手》追到现在,本以为陈楚生与单依纯就是稳稳的“定海神针”了。结果半路杀出个嗓音极为宏大的美国乔丹·史密斯,“灯神”这个名号一旦使出来,我这个老粉丝心中猛地一震。
陈楚生和单依纯,此次恐怕要陷入危险了?
谁也别跟我说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次真不是盲目崇拜!
乔丹当年在《美国之声》唱《SomebodytoLove》,导师当场给跪了,最关键是他不是录音棚选手,人家是“直播神器”体质!
想想当年谭晶老师在《歌手》上凭一己之力硬刚唢呐的神级现场吧,报道说乔丹在海外演唱时,一个人声压盖过整个乐团…这不叫“碾压”叫什么?
姐妹们想象一下那个声波攻击力,单依纯那种细腻的耳语式唱腔,真的有点让人捏把汗。
节目组那点“搞事情”的心思就差写在字幕上了吧?
“中美好声音”冠军,进行巅峰对决,这真的就像是,自然而然生成的,充满爆点的话题剧本
网传单依纯这期要唱《舞娘》,选曲出来我头更大了。
不是说蔡依林的歌不好,单依纯唱也没毛病,但想想常石磊老师偏爱的那种空灵、带点文艺范儿的编曲风格。
这组合对上乔丹那种能把天花板震三震的高音轰炸,像拿精致的骨瓷杯去碰搪瓷缸,感觉不是一个量级啊!
这不是单依纯歌艺不够,是比赛机制下风格撞上铜墙铁壁了。
我们最爱的“温柔刀”陈楚生呢?
陈楚生网传唱《小情歌》,想想那个画面:苏打绿原版的,空灵遇上他特有的,沧桑质感,感染力绝对拉满,毕竟上次险胜麦克布雷,就是靠这招共情大法。
可问题来了,乔丹手里握着的那张王牌《MaryDidYouKnow》,据说情感共鸣之强简直匪夷所思,更别提他那BUG级的声压了。
节目组聪明归聪明,但观众也不傻啊,别忘了乔丹前面可排着李佳薇的“铁肺”。
两位高音炸场怪接连轰炸,真的不会让人耳朵累、审美疲劳吗?
连刷几遍重剑无锋,就算再好听也扛不住呀,
而且“灯神”唱的都是英文,我们这边听个旋律震撼是够了,但歌词里的那股灵魂呢?
理解的门槛终究还是在那戳着,影响一部分观众的心动程度。
节目组想靠他去制造爆点,那也得好好地掂量掂量,这些实实在在的现实硬伤。
当然啦有人说这不过是节目制造的紧张氛围罢了。
但我更愿意从我们观众自己的视角看——它暴露了我们这一代看综艺时某种不自觉的“偏见”。
是不是总觉得飙高音才代表实力,是不是习惯了陈楚生和单依纯在舒适区的惊艳,下意识就排斥这种降维打击般的“外力”?
我们一边喊着“舞台需要真本事”,一边又怕自家孩子输得太难看,这种心态,矛盾又真实得让人发慌。
更让我想吐槽的是这种非黑即白的撕裂感,节目似乎总在诱导我们站队:你是爱陈楚生那种走心催泪牌,还是服气乔丹那种声音怪物?
单依纯该不该走出文艺舒适圈去硬刚?
看似自由地进行讨论,实则是在那预设好的“情感与技术”、“稳健以及冒险”的坑中相互斗嘴。
看着喜欢的歌手被迫在二选一里找定位,就像看闺蜜非要在事业和爱情里割舍一样憋屈!
谁说唱情歌的不能有顶配唱功?搞突破的就必须割舍细腻?
这种简单粗暴的对立,委屈了歌手,也局限了我们的欣赏维度。
节目组拿捏观众情绪的火候,真是越来越精准了。
必须得说,这种极致碰撞确实有它独特的“爽”。
乔丹赢了,会不会被贴上“国际碾压本土”的标签,“陪跑论”将甚嚣尘上?
万一陈楚生和单依纯顶住了,尤其是单依纯,若真能化险为夷,饭圈会不会立马掉头,吹爆“纯皇威武”?
横竖都是话题风暴,节目组在热度上是稳赚不赔的。
这期最吸引我的,反倒是那一份“忐忑不安”的期待——看喜爱的歌手立于强敌之侧,看熟识的面庞如何在巨大压力下绽放出别样的光芒。
所以不如放下手机里关于剧本的猜测,暂时忘记粉丝间的争论,纯粹期待一次能牵动心弦的好听现场吧。
道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