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集醒篇第一》1.10【原文】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白话】苏洵(1009至1066年,享年57岁),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长子苏轼即苏东坡、次子苏辙合称为“三苏”。苏洵在其兵书著作《权书》十篇中的第一篇《心术》篇首就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领兵打仗的将军,首先应当有定力,有坚不可摧的定力,有超乎想象的极强的心理素质。比如说,巍峨耸立的泰山在眼前崩塌了,将军面不改色心不跳;头脸狭长像马、角像鹿又与其它鹿略有不同、蹄子宽大像牛、尾巴细长像驴、俗称四不像的麋鹿,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在扭头可见的草地上树林中游走、奔跑,将军看都不看一眼;因为领兵打仗关系到生死存亡,稍有不慎就全军覆没,这根玄就像定海神针一样始终在将军心里绷着。只有当将军的意志力、专注力和定力修养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个真实境界,才可以转危为机脱困境,才可以勇往直前打胜仗。“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种真实修养和强大定力,说的是将军领兵打仗、瞬息万变的事,如果用错了地方,那就闹笑话了。比如说,“结缨整冠之态”,出门前,见客前,照照镜子,把帽子戴戴正,把衣裤捋捋直,把头发梳梳顺,收拾出一个整洁干净的模样是个好的生活习惯。但是,遇到有人晕倒了、需要立刻送医院急救,遇到有人落水了、需要立即下水救命,遇到有房子着火了、需要马上救人、灭火;遇到这些人命关天的事,救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就不必拘泥于“结缨整冠之态”了,完全可以把“结缨整冠之态”弃之一边、抛到脑后去。比如说,“绳趋尺步之规”,沿着直线往前缓缓而行,保持匀速不变,每步只往前迈一尺,目光就落在前方五尺远的地面上始终不变,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修行方法。但是,遇到有人晕倒、有人落水、有房子着火这样的突发事件,人命关天,救人第一,就不必拘泥于“绳趋尺步之规”了,完全可以把“绳趋尺步之规”弃之一边、抛到脑后去。【注】1、结缨整冠结缨,意喻是'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结缨,系好帽带,后用以表示从容就死。《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为卫大夫孔悝的家宰。孔悝作乱,子路不从,因而受到石乞、盂黡的戈击,帽带子被碰断,“子路 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结缨,系好帽带。后用以表示从容就死。南朝梁·刘孝标《辨命论》:“ 仲由 之善,不能息其结缨。”唐·陈子昂《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诚合结缨军垒,抵罪国章。”清·唐孙华《永嘉令马公死寇难令嗣观察公请于朝赐谥忠勤索诗》:“蚍蜉援绝当流矢,雀鼠粮空自结缨。”整冠,整理帽子,常用于描述古代礼仪中的端正仪容行为,具有防范嫌疑的象征意义。2、态,【说文】意也。从心从能。【徐锴曰】心能其事,然后有态度也。或从人作㑷。 又【集韵】乃代切,音耐。义同。 又叶徒故切,音度。【司马相如·子虚赋】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徼□受诎,殚覩众物之变态。 又叶他计切,音替。【战国策】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楚辞·九章】惩于羹者而吹虀兮,何不变此志也。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又叶他礼切,音体。【司马相如·封禅书】白质黑章,其义可喜。旼旼穆穆,君子之态。 又叶土宜切,音梯。【屈原·离骚】忳郁悒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勿以,勿:不要。以:认为,以为。勿以,不要以为,不要认为。4、施,【说文】旗貌。齐乐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注】徐锴曰:旗之逶迤。一曰设也。【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又【诗·邶风】得此戚施【传】戚施,不能仰者。【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又【诗·王风】将其来施施。【传】施施,难进之意。【笺】施施,舒行伺闲,独来见已之貌。【释文】施如字。【孟子】施施从外来。【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音义】丁如字,张音怡。 又【周礼·天官·内宰】施其功事。【注】施,犹赋也。 又【礼·祭统】施于蒸彝鼎。【注】施,犹着也。 又【晋语】秦人杀冀芮而施之。【注】施,陈其尸也。 又【玉篇】张也。【增韵】用也,加也。 又姓。【左传·桓九年】施父。【注】鲁大夫。【礼·杂记】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饱。【注】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 又【广韵】【集韵】【韵会】並施智切,音翅。惠也,与也。【易·干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並平去通押。 又【集韵】【韵会】並以豉切,音易。【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 又【诗·大雅】施于孙子。【笺】施,犹易也,延也。 又【仪礼·丧服】绝族无施服。【注】在旁而及曰施。 又【集韵】【韵会】並赏是切,诗上声。舍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礼·天官·少宰】治其施舍。【注】施舍,不给役者也。【论语】君子不施其亲。【何晏注】施,易也。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后汉·光武纪】将衆部施刑屯北边。【注】施,读曰弛。弛,解也。 又【集韵】余支切,音移。㢮或作施。【史记·衞绾传】劒人之所施易。【注】施,读曰移。 又【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注】施,矢遗反。索隐曰:施,犹西斜也。 又【韵补】叶诗戈切。【汉·高祖戚夫人歌】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5、焦头烂额,意思是头被烧焦,额被烧烂,原指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无人问津,贡献小的人却受到重视,后比喻惨败或受到严重打击,也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期,徐福曾预言霍光家族的显赫将会对其国家不利。但当时霍光地位显赫,没有人采纳他的意见。后来,事情果然被徐福不幸言中。汉宣帝时期,霍家和汉宣帝的矛盾日益尖锐,霍家便暗中策动政变。阴谋败露后,其全家包括亲属都被严厉地惩处。那些帮助汉宣帝击败这次阴谋的人都受到了奖赏,早就预见到这场灾难并劝皇帝避免的徐福反而无人问津。有人为徐福叫屈,认为这很不公平。这个人给汉宣帝写了一封信,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从前,有这样一户人家。他们家灶上装的烟囱是直的,灶旁地了一堆柴禾。有人劝这家的主人说:“这样做很危险。为了更安全些,您应该把烟囱弄得弯曲一些,把那堆容易失火的柴禾挪开。”这家的主人听了不以为然,心里还怨这人多管闲事。后来,事情果然被这个人言中。这家失火了,邻居们都来抢救,经过大家的努力,总算将火扑灭。然而,损失是难免的,有些人甚至被烧得焦头烂额。火灾过后,这家主人为了感谢邻居的帮助,请大家吃饭。酒席宴间,邻人中被烧得焦头烂额的坐在上座,其他的人也依次受到款待。然而,就是没有人理会那个曾经劝诫这家主人应早作防范的人。酒席宴间,有人想起了这件事,便直率地对主人说:“我记得曾有人劝您早作防范,如果您当初听了他的话,也不会失火呀。如果论功劳的话,应该是那个劝诫您早作防范的人的功劳最大。而您现在只是将那些在救火中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请到上座,反而将当初劝您改烟囱挪走柴火的人放在一边不管。我觉得这也太不公平了吧。”听了这番话,主人觉得很有道理,赶忙将那个劝诫他早作预防的人请了过来。汉宣帝听后,也深受启发,觉得在揭穿霍家阴谋的过程中,徐福的功劳最大。于是汉宣帝重重地奖赏了徐福。成语寓意焦头烂额的故事说失火者备酒酬谢因救火受重伤的邻居,而没有请曾建议他改装烟囱挪开柴草预防失火的人,意谓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无人问津,贡献小的人却受到重视。因救火受重伤者为英雄,谁都没意见。其实,建议采取措施预防失火的人更应该是英雄,而且是悲剧英雄,因为当初没人听他的。6、时,【说文】四时也。【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至也。【书·尧典】敬授人时。【传】敬记天时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礼·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训】隂阳之专精爲四时。【又】三月而爲一时。 又【韵会】辰也,十二时也。 又【广韵】是也。【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传】时,是也。【诗·大雅】曰止曰时,筑室于兹。【朱传】可以止于是,而筑室矣。 又【博雅】伺也。【论语】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 又【博雅】善也。【广韵】中也。 又地名。【左传·庄九年】战于干时。【注】干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岐流旱则竭涸,故曰干时。 又姓。【广韵】良吏传有时苗。《何氏姓苑》云:今巨鹿人。 又与埘同。【诗·王风】鸡栖于埘。【释文】埘,本亦作时。 又【韵补】叶上纸切。【王粲·七释】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后时。进德修业,与世同理。 又叶侧吏切。【屈原·离骚】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独穷苦乎此时也。叶下态,态音替。7、绳趋尺步,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而绳趋尺步,宋·苏洵《广士》:“华言华服者,往往反摈弃不用。”8、规,【说文】有法度也。【玉篇】正圜之器也。【礼·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前汉·律历志】衡运生规,规圜生矩。【庄子·马蹄篇】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淮南子·时则训】规者所以圜万物也。 又以法正人曰规。【书·胤征】官师相规。【传】规,正也。【诗·衞风·淇奥序】武公能听其规谏。【疏】正圜以规使依度,犹正君以礼使人德,故谓之规谏。 又规,求计也。【左传·昭二十六年】规求无度。 又规避违法,以方爲圜也。【正字通】引唐书:规影徭赋。 又谋度也。【礼·儒行】其规爲有如此者。【疏】但自规度所爲之事而行。【战国策】齐无天下之规。【注】规犹谋也,谓无谋齐者。后汉书凡谋皆作规。 又画也。【周语】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 又日月圆曰规。【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余淸,远峰影半规。【注】日落峰外,隐其半也。【韩愈·翫月诗】前夕虽十五,月长未满规。【文苑英华·海日初出赋】赫赫光满,规规质圆。 又规田。【礼·王制·百亩之分疏】偃猪之地,九夫爲规,四规而当一井。 又官名。【金史·百官志】规措官,正七品,掌灌漑民田。 又鱼名。【沈括·补笔谈】浙东人呼河豚爲规鱼。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规吹肚鱼。 又鸟名。【埤雅】杜鹃,一名子规。或作□鳺巂。 又规矩,兽名。详矩字注。 又姓。明规恂,弘治中敎授,夏邑人。 又【韵会小补】惠圭切,音携。车轮一周为一规。通作巂。【礼·曲礼】立视五巂。【注】巂,犹规也。谓轮转之度。【音释】巂,本又作规。 又【集韵】规恚切,□去声。规规,惊视自失貌。【庄子·秋水篇】规规然自失也。 又【集韵】呼役切,音狊。本作瞁。惊视貌。 又【音学五书】居何切,古音歌。【淮南子·主术训】若(缺一欲字)规之,乃是离之。【扬子·法言】问萧何、曹参,曰:萧也规,曹也随。 【说文】从夫从见。【字统】丈夫识用必合规矩,故字从夫。【正字通】按因夫立解未详,考䂓与矩並从矢也。当作䂓。古文作槼。又【字汇补】䂓音吸。字辨训惊视,与规不同。【字汇总略】以规字音吸,䂓字为规矩之规,非是。並录备考。9、用,【说文】可施行也。【易·干卦】初九,潜龙勿用。【疏】唯宜潜藏,勿可施用。【书·臯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又【广韵】使也。【左传·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杜甫诗】古来才大难为用。 又功用。【易·系辞】显诸仁,藏诸用。【疏】谓潜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诸用也。【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又货也。【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疏】谓在上节俭,不为糜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礼·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 又以也。【诗·小雅】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古乐府】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骊驹。 又庸也。【论语】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又【增韵】器用也。【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传】器实曰用。【左传·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 又【广韵】通也。 又姓。汉有用蚪,爲高唐令。 又【韵补】叶余封切,音容。【诗·小雅】谋臧不从,不臧覆用。【陆贾新语】大化绝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又】立则为太山众本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 又【六书正譌】周伯琦曰:用,古镛字,钟也。古㱁识,商钟寅簋钟字皆作用,后人借为施用字。10、救死扶伤,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11、日,【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博雅】君象也。【释名】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易·干卦】与日月合其明。又【系辞】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又【说卦】离爲火为日。【周礼·天官·九□(左女右宾)注】日者天之明。【礼·祭义】日出于东。【史记·天官书注】日者,阳精之宗。【前汉·律历志】日合于天统。【后汉·荀爽传】在地为火,在天为日。【淮南子·天文训】火气之精者为日。 又【书·舜典】协时月正日。【传】合四时之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又【洪范】五纪,三曰日。【传】纪一日。【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又【礼·曲礼】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也。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注】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 又【左传·文七年】日衞不睦。【注】日,往日也。 又【左传·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注】皆典历数者。 又【史记·日者传注】卜筮占侯时日,通名日者。 又【集韵】而力切,音眲。义同。 又【韵补】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赋】审机动之至微,思遗餐而忘寐。表略韵于纳素,托精诚于白日。 【类篇】唐武后作□(外口内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道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