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人民军队的光辉起点】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日。这个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日子,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要从1933年说起。那年7月1日,在毛主席主持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会议上,正式决定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时光流转到1949年6月15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再次确认这一天为建军节,只是将中国工农红军改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展开剩余69%选择8月1日作为建军节,是为了纪念1927年那场惊天动地的南昌起义。在那个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主席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正是对这次起义意义的最好诠释。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了80多次武装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南昌起义虽然最终失败,却为革命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火种。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十位元帅中有八位、十位大将有六位都与南昌起义有着不解之缘。朱德、贺龙、刘伯承等开国将帅,都是从这场起义中走出来的革命英雄。
让我们回到1927年8月1日的南昌城。在周恩来、贺龙等同志的领导下,三万余起义将士经过五个小时的浴血奋战,一举攻克南昌。虽然最终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下被迫转移,但朱德同志在天心圩收拢的800余名将士,在陈毅同志的协助下,于次年4月成功登上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说到秋收起义,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毛主席创造性地将武装暴动与建军相结合,首次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起义前,毛主席制定了五项革命纲领,其中建军被明确列为重要任务。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再到八路军、新四军,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人民解放军,这条建军之路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心血。
1927年9月29日的三湾改编,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正如那首脍炙人口的军歌所唱: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与必然。南昌起义的主力是国民革命军旧部,而秋收起义则以工农武装为基础。两支起义部队最终在井冈山会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著名军史专家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提出的设问引人深思:如果没有朱德保存革命火种,如果没有三湾改编确立建军原则,中国革命将会走向何方?
历史已经给出答案:正是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这支人民军队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最终发展成燎原之势。从南昌城头的第一枪到井冈山的红旗漫卷,从万里长征到抗日烽火,从解放战争到保家卫国,人民解放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今天,当我们仰望八一军旗时,不仅要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更要牢记:南昌起义开创了武装斗争的先河,秋收起义奠定了人民军队的根基。而将这两大革命火种汇聚成燎原之势的,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远见卓识。这就是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这就是八一军旗永远飘扬的力量源泉。
发布于:天津市道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